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4.dxiong.com)(www.xinyusi.info)(xys2.dropin.org)◇◇

  浅论“维民所止”的意思

  作者:伯颜明远

  Claudius网友在《“维民所止”是什么意思?》中指出邓藤网友在之前的文
章中对 “维民所止”的解释是错误的。“‘维民所止’的意思不是‘人民最
大’,而是‘人民所居住[的地方]’。” Claudius网友也引朱熹《诗经集传.
玄鸟》、周振甫《诗经译注》、程俊英和蒋见元《诗经注析》及高亨《诗经今注》
证明“止”的意思是“居住的地方”。

  但是“维民所止”解释为“人民居住的地方”却漏掉了关键的“维”字,
“维”是“是”的意思,那么解释“维民所止”就必须联系“是”之前的主语—
—“邦畿千里”。 《诗》云:“邦畿千里, 维民所止。”

  而且,“止”解释为“居住的地方”还没有解释出其精要,还只是解释了一
个引申出来的意思。这一引申把“维民所止”的核心意思给引申没了。《广韵》:
“止,停也,息也。”“民所止”就是“老百姓停下不走了的地方”,为什么不
走了?因为盖房了,安家了。“止”可解释为“居住的地方”就是这样引申的结
果。为什么盖房了,安家了?因为生活水平高啊,统治者仁义啊,GDP呼呼涨啊。
“邦畿千里,维民所止”,老百姓以党中央为核心,聚集在其四周千里沃土上,
停下了,住下了,定下了,不走了,安居乐业了,不必颠沛流离,不必逐水草而
居,不必躲避战乱灾祸,这都是党中央的功劳啊。把“止”仅解释成“居住的地
方”就体现不出这个意思了。

  看《诗经.商颂.玄鸟》原文:“天命玄鸟,降而生商,宅殷土芒芒。古帝
命武汤,正域彼四方。方命厥后,奄有九有。商之先后,受命不殆,在武丁孙子。
武丁孙子,武王靡不胜。龙旂十乘,大糦是承。邦畿千里,维民所止,肇域彼四
海。四海来假,来假祁祁。景员维河,殷受命咸宜,百禄是何。”联系上下文不
难看出,“维民所止”在这里不是说“人民最大”,反而是在说“国家最大,统
治者最大”。完全是自吹自擂的意思,一点也没有谦虚说人民比我大的意思。瞧
我这国家多伟大,受天命,成大业,四方诸侯来拜,党中央周围的土地广阔上千
里,都是老百姓安居乐业之所,拥有占据了四海之地。因此“维民所止”是在说
人民一心向中央,安定下来不走了,实际上是在歌颂统治者的功业。联系《诗经》
之“颂”就是统治者所使用的乐歌的史实,就不难理解“维民所止”是统治者对
自我的一种评价。

  由此看来,“止”不能仅解释成“居住的地方”,至少应该是“安居乐业而
不会流离失所的地方”,以体现它的本意“停也,息也”。

  还有《大学》里对“维民所止”有所引用:“《诗》云:‘邦畿千里,维民
所止。’《诗》云:‘缗蛮黄鸟,止于隅丘。’子曰:‘于止,知其所止,可以
人而不如鸟乎?”这里“止”可以解释为“居住的地方”,但是下文又曰:“为
人君,止于仁;为人臣,止于敬;为人子,止于孝;为人父,止于慈;与国人交,
止于信。”显然下文的“止”又不能解释为“居住的地方”,应该解释为“做
到”。这上下文两个“止”如果没有联系的话,那上下文之间岂不是毫无联系的
胡乱拼凑?其实,上文的“止”虽然可解释为“居住的地方”,但它有一个更深
的意思是“到达(某一位置、地方或状态)后保持不变”,如此上下文的精神就
贯通了:《诗经》上说老百姓在党中央周围的广阔土地上定居不走,还说黄鸟在
山丘上定居不走,孔子就说鸟都知道自己的应该达到什么位置或状态并保持不变,
何况人呢?所以,君、臣、子、父、友更应该知道和达到与之对应的状态并保持
不变。因此,《诗经.商颂.玄鸟》里“维民所止”的“止”在《大学》里被赋
予了更进一步的意思,体现了《大学》劝人完善自我道德修养的精神。

  那么“维民所止”有没有“人民最大”的意思呢?我认为至少在《诗经》的
原文中和《大学》的引用里是没有这个意思的。至于现代有没有这个意思,我觉
得还得看语境,倘若把使人民安居乐业或使人民达到应有状态当做一种目标,
“维民所止”还是有“人民最大”的意思的,指“某事物和状态是人民所应达到
或追求的”,比如 “言论自由,维民所止”或“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,维民所
止”。完全当个成语来用。当然,也可能因为清雍正时的“维民所止”文字狱,
使之成为思想钳制或栽赃陷害的代名词,比如“网络管制,实乃维民所止之事”。
意思完全反了,前者强调人民之追求,后者自然为道义所不容。语言的发展是个
约定俗成的过程,带有极大偶然性,“维民所止”究竟走向上述哪个极端,也不
好预测。不过据百度百科说法,“维民所止”含有“爱护人民”之意,此意是否
准确,是否在现代汉语中普及,我未能考证出来。

  再罗嗦两句,从语言学上来看,文字与文字之间的搭配所产生的含义并不是
1+1=2的模式,而是1+1>2的模式。汉语比之英语尤其如此,成语与经典文言比
之现代白话更是如此,常常局部的解释只是为整体的理解提供参考。比如“瓜田
李下”,单独解释“瓜田”为“种瓜的地”和单独解释“李下”为“李子树下”
都没有问题,但是却不能把“瓜田李下”这个简单的并列短语解释为“种瓜的地
和李子树下”。 像Claudius网友所引用的经典或文献中对“止”的解释就只是
局部的解释,而引周振甫《诗经译注》的“国都附近有千里,人民所居紧相连”
也只是解释了“邦畿千里,维民所止”的字面意思,是1+1=2的解释模式,这没
有错误,只是没有领会其中更深邃的内涵。当今绝大多数对经典注解的书籍,都
是这种模式,以至于常常觉得古籍行文都是天马行空,云山雾罩,不知所云。

(XYS20100421)

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4.dxiong.com)(www.xinyusi.info)(xys2.dropin.org)◇◇